计算机网络复习(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概述

这一章比较多的是概念,记一下主要的就好了。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就是一些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广义观点

只要能实现远程信息处理的系统,或者资源共享就是计算机网络。

资源共享观点

跟开头差不多,包含三层涵义:

  • 目的——资源共享
  • 组成单元——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
  • 计算机必须遵守的统一规则——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部分上来看

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上包括硬件、软件、协议三大部分组成。

  • 硬件主要由端系统,链路,交换设备,网卡等组成。
  • 软件主要由一些应用程序实现。
  •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

工作方式上来看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边缘网络和核心网络。

从功能上来看

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通信: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2. 资源共享
  3. 分布式处理
  4. 提高可靠性
  5. 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分布范围分类

  • 广域网
  • 城域网
  • 局域网
  • 个域网

按传输分类

  • 广播式网络
  • 点对点网络

按拓扑结构分类

  • 总线型
  • 星形
  • 环形
  • 网状型

交换技术分类

  • 电路交换:数据直接传输,延迟低,但是利用率低。传统电话使用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需要整个数据封装起来发送。
  • 分组交换:数据被划分为小的数据包,称为分组,每个分组独立并行传输。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 带宽:最高数据传输率,单位是 bit/s 或者 bps。注意 1Kbps=1000bit/s
  • 时延:从第一个bit发出开始到接收端最后一个bit完全接收所用的时间,有四个主要的时延,传送门
  • 时延带宽积:就是上面两项指标的乘积,可以表示信道容纳数据的大小。假设总时延为 $t_0$,带宽为 W,发送端已经发送了 $t$ 的数据,假设发送方以最带宽的速率传输,那么发送方发送了 $t\times W$ 的数据,接收端接收了 $(t-t_0)\times W$ 的数据,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就是所有已发送但未接收的比特数目,也就是时延带宽积($t_0\times W$)。
  • 往返时延(RTT):指的是数据往返的时延。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量。
  • 速率:数据传输率,最大数据传输率就是带宽。
  • 信道利用率:指某一信道有数据通过的时间与总工作时间的比值。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OSI/ISO参考模型:

  • 应用层
  • 表示层:功能主要有——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描述和和语法检查。
  • 会话层:建立和终止会话或连接,管理会话期间的数据交换和流程控制,支持对话同步和协调应用程序之间的操作,
    提供会话恢复机制以应对会话中断或故障,检测和处理会话期间的错误。
  • 传输层
  • 网络层:可同时提供可靠与不可靠的服务。
  • 链路层:实现相邻节点流量控制。
  • 物理层

TCP/IP参考模型: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

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 灵活性好。
  • 结构上可分割开。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分层的缺点:

  • 降低效率。
  • 有些功能会在不同的层次中重复出现,因而产生了额外开销。
文章目录
  1.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 1.1.1. 广义观点
      2. 1.1.2. 资源共享观点
    2. 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1.2.1. 组成部分上来看
      2. 1.2.2. 工作方式上来看
      3. 1.2.3. 从功能上来看
    3.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4.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1.4.1. 分布范围分类
      2. 1.4.2. 按传输分类
      3. 1.4.3. 按拓扑结构分类
      4. 1.4.4. 交换技术分类
    5. 1.5.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2. 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